来源:内蒙古信息港 日期:2010-01-09
一部《蜗居》电视剧,火遍了大江南北, 而该剧之所以火,是因她在整体选材上切中时弊,紧紧抓住了当前百姓最关心、反映最强烈,问题最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购房,并以此为主线,深刻揭示了普通百姓在面临高价房、面临大都市物质、金钱、权利的诱惑中,所表现出的迷茫与警醒,抗争与无奈……透过《蜗居》中的楼市众生相,也许我们更能破解现代人的购房观。
在《蜗居》中,折射出的现代购房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大都市的浮华眷恋,造就了“蜗居”一族。
剧中女主人公海萍虽生活拮据,寄人篱下,但不只一次向妹妹海藻和丈夫苏淳不加遮掩地袒露心机:自己想往和迷恋“江州”的大都市气息,宁可在“江州”蜗居,暂与菜农和计时工沦为一流,也不愿回到家乡去生活和就业,而在其言谈中,也流露出对家乡发展环境、生活环境的鄙视。也正是海萍的这份浮华和虚荣,才最终直接导致了郭海藻的婚姻悲剧和苏淳后来的入狱。可见, 对大都市的浮华眷恋是成就“蜗居”一族的根本原因。目前,在北京、上海、天津等特大型城市,海萍的例子比比皆是。
第二:错失购房时机和对居住环境的越位追求,是“蜗居”遭遇的一大动因。
剧中,女主人公海萍为完成一家三口团聚和住上大房子的心愿,决定不惜“啃老”和大量举债也要马上购房,而在其选房过程中,却又开始“挑三拣四”,过于追求完美,并错过了一次次购房时机,使购房成本不断提高,生活压力逐步增大,从而逼得妹妹海藻不得不向宋秘书“投怀送抱”,丈夫苏淳也开始以出售公司商业机密来“不择手段”地挣钱养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购房时机的决策失误和不且实际的过度攀比,导致家人为挣钱铤而走险或“自取其辱”的事件也相当普遍。剧中也清晰地告诉现实购房者,买房要量力而行,不具备买房条件,而出于虚荣和攀比来买房,只能沦为房奴,害了自己也害了家人。而这种责任并不完全在政府、开发企业和社会一方,而对自己现实物质条件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定位才是主因,这种悖离也是造成房奴现象的根本因素。
第三:安居之梦,来自于奋斗,而不是社会的施舍
剧中,海萍和丈夫苏淳不堪日资企业的加班“盘剥”和官场斗法的压力而毅然辞职,最终凭借自身奋斗和创业而独辟蹊径,并在“江州”这座大都市中圆了安居梦,尽管海萍最终将购房地点选择了江州郊区,但这无疑是海萍的一大思想进步,因为她清醒知道了自己的现实条件,接受和正视了现实,并作出了合理定位和科学决策,使她们夫妻最终成功实现了安家立业的梦想。而做为妹妹的海藻却因江州高干“宋思明”的引咎自杀而失去了大树依托,导致精神崩溃,最终沦为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一叶孤舟,她所憧憬的爱情和美宅华舍也因宋秘书的消亡而灰飞烟灭。海萍和海藻两姐妹人生命运的迥异折射出这样一个真理,即生活的梦想能否最终呈现,政府、开发企业的恩惠和社会的救助都不是决定性因素,美好生活最终源于正确的途径和艰辛的奋斗,而因奋斗得来的这种生活才能更安全、更醇美、更持久。
《蜗居》虽然仅是一部电视艺术作品,但其展示出的普通百姓购房的心路历程,以及揭示出的火爆楼市背后的重重内幕,总会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许多“你、我、他”的身影,面对现实中的“蜗居”一族,究竟应如何购房?如何树立正确的购房观和生活观?一部《蜗居》电视剧,也许是更好的教育素材和现实答案。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