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信息港发布内蒙古地区新闻  
首页|设为主页

兴明新能源董事长刘成明做客《奋斗》


来源:内蒙古信息港   日期:2015-01-14  

    有人说"节能减排"其实是"囚徒理论"的一个具体的实际应用,就是说,对每一个开车的人而言,最佳结果是,别人限行,自己开车,这样就即能享受空气质量的优良又能享受畅快的交通。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谁都不想别人开车,自己限行。在现在这个时代下,空气质量差,PM2.5超标等空气问题频频出现,在北京,百姓们都数着能看见蓝天白云的日子,而口罩也成了人们出行的必需品。造成这一现象的始作俑者就是我们频频使用的汽车尾气。当大量的私家车出现在马路上时,排放的尾气量也不容忽视,就这个问题来自四川的刘总和中国环保新能源研究院总工程师的苏博士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科技。让我们跟随本期《奋斗》人物,四川省绵竹兴明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成明;四川省绵竹兴明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中国环保新能源研究院总工程师,山东省低碳产业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苏同兴博士。来了解一下新科技,新进步。

    天南海北我们一起走

    兴明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顾名思义是取自董事长刘成明的明字和技术总监苏同兴的兴字,他们一个来自四川一个来自山东,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那时退休了五六年的刘成明听一个山东朋友说在济南有一种低碳汽油的新技术,可以减少耗油量,降低排放量从而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一心想做环保事业的刘成明当时开车就奔向了山东济南,见到苏博士以后听他介绍了产品的性能和技术,苏博士说:“当时刘成明去找他时特别迫切,希望可以发展新科技来保护环境。”刘成明回家时苏博士给他带了自己研发的低碳汽油。据刘成明回忆去山东光加油就花了1800块,可是回来时用了低碳汽油却只花了800多块,这样的亲身经历更增加了刘成明要发展这个科技的信心。从那以后刘成明就四川、山东两头跑,从报批开始,到立项,审核,再到开办创业基地,最后政府批地建厂房,一步步走来不知道往返了四川、山东多少趟。正是刘成明这样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也给了苏博士继续研发的信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两人同心协力分工明确,一个搞技术一个抓管理,慢慢的产品逐渐成形,工厂实现完工。看着自己一路走来,刘成明,苏同兴微微一笑。当我们问道为什么刘成明对环保事业如此热衷时,刘成明说:“我想这个理由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就是我们这边的一些村里一下雨就会出彩虹而且空气新鲜感觉好,但是最近几年这个空气质量确实很糟糕,再加上我个人觉得我们国家的环保工作做的很吃力。很多办法都没有达到相应的效果,所以当我发现这个产品之后,我就不惜一切代价决定要开发它,刚才博士也有提到,我跑了十多趟济南,每一次去都要拿十几筒我们的产品回来,一个是自己使用,二就是给有关单位让他们使用,亲身体验过后反应效果都很好。这就更坚定了我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项目干起来的决心。”

    全新科技,造福社会

    最值得推荐的是这个叫“氧助力汽车节能减排动力系统”,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第一个它能提升车辆本身的动力,也就是安装以后可以在同样的耗油量下提升更强大的动力。第二个是能节油,有了这个动力系统以后,同等的动力来自这个系统而非本身耗油,这样就可以减少耗油量,从而做到节油。第三个就是减排,他会自动通过相变变化减少尾气中PM2.5因子的排放,所以说这个产品就叫氧助力汽车节能减排动力系统。刘成明亲自实验,一辆开了50万公里的车,装了氧助力系统以后就会比之前的感觉轻松很多,自身的反应也加快了。原来的系统的工作原理就是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燃料燃烧以后会产生水,传统的内燃机就是将产生的水直接排放,而氧助力系统就是把相变势能转化为机械能作为辅助原理引入到了内燃机中,当燃料在燃烧生成水的情况下,把水在五六百摄氏度的时候马上进行一个裂解,它形成了氢和氧,又马上还原成水,在形成水的时候它就产生了能量的蓄能和释能的转化过程,再产生了氧以后当内燃机在这个燃烧空气中的氧进入但还不达量时起到了一个补充作用,所以说使没有燃烧的一氧化碳、碳氢和氮氧化合物等这些碳颗粒进行了充分的燃烧,起到一个减排的作用。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取得国家专利,被欧洲专利局收录,也经过国家交通运输部,能源检测中心检测,由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国家环保总局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汽车实验室提供的检测报告,还有交通部汽车运输行业能源利用检测中心给的检验报告得出它的三项污染物排放是降下了综合指标的60%。可以说是非常有实力,有潜力的新技术。

    今年65岁的刘成明,决心用自己最后的时光献身于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工作中。刘成明,苏同兴,一个善于管理不断的发展各种机会希望把节能减排事业做大做强,一个精于技术钻研发明希望把节能减排事业做细做精。强强的联合只会更强,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伙伴投入节能减排的行动中去,可能你没有精的科学,没有新的技术。但节能减排却一直都在我们身边,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未来天空会更蓝,未来空气会更清。

    献身节能减排 助力美好明天!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