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信息港 日期:2011-12-25
“一直以来, 暖棚羊舍建设是制约肉羊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大家一定不能忽略建好羊舍这个问题。”
“那羊舍究竟该怎么建,建多大面积呢? ”一位蒙古族小伙子停下手中的笔问道。
“高度一般为2.5 米,门的宽度不小于1.6 米;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呈长方型布局,这样才能满足夏能防暑、冬能避寒的需要;场址要选在地势高燥、通风向阳
和避风良好、排水方便的地方……”
在阿拉善右旗巴彦高勒管委会开设的大讲堂上,“土专家”王元武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解舍饲养殖技术。尽管外面飘着大雪,但屋里却是暖意融融,坐满了前来学习的党员和农牧民群众。这只是内蒙古基层大讲堂建设工作不断深入、逐渐加强、效果显著的缩影。
从2008年至今,内蒙古大力推动基层大讲堂建设,在推进宣传思想工作重心下移,促进党的理论政策深入基层、服务发展、服务群众上迈出了坚实一步。目前,全区已经形成覆盖基层的讲堂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普及。
由“下基层”向“驻基层”转变
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区基层大讲堂阵地建设不断加强,有效地解决了内蒙古边境线长、地广人稀、宣传队伍和宣传阵地既不够稳定又不能流动的难题。
从2008年开始,全区逐步建立起各类基层讲堂近6000 所,形成了面向基层服务的自治区、盟市、旗(县、区)、乡镇(街道、苏木)、村(居委会、嘎查)、家庭6 级讲堂体系,形成了一个广覆盖、有交叉、多联动、一体化的庞大基层宣传网络,实现基层宣讲工作由“下基层”向“ 驻基层”的转变,使基层大讲堂成为扭转理论政策宣传“上热下冷”状况的重要载体。“以前看到身边同龄的老街坊都入了社保,一直不明白怎么回事儿,今天来到这个大讲堂,才知道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入社保,了解了社保政策,也就没有什么疑惑的地方了。”前来听课的乌海市五虎山街道的老党员王杰清说。
各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把讲堂从会场搬到了社区广场、田间地头,偏远牧区嘎查。根据边境地区牧民居住分散的特点,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组织了“骆驼宣讲队”、“摩托宣讲队”,宣讲员骑着骆驼、摩托车深入到嘎查牧户家中,将党的政策直接送到牧民家中。
伊金霍洛旗“百姓讲堂”主抓社区、嘎查村宣讲阵地,运用“讲唱读传帮带”形式,让老百姓唱主角,“讲百姓、百姓讲”,使讲堂真正成为扎根群众的学堂, 让基层群众在参与宣讲、自我表现、自我教育中,满足了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了解政策、表达民意、化解矛盾、凝心聚力、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依托基层讲堂,自治区还持续开展了“百团千人万场”大宣讲活动,在全区层层建立宣讲团,将上对下的集中宣讲与就地经常性宣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送理论政策下基层、入民心。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