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信息港免费发布内蒙古新闻  免费注册
首页|设为主页

蔡新宇:我们的时代并未结束 因为我还在坚持

来源:贵州网   日期:2011-02-22  

如果一个人走出了一个荒芜人烟的岛,之后的人也许便会不再害怕;倘若前方的人迷路了,你还会再去冒险么?有人说个人站长的时代结束了,但有些站长还在奋斗,今天我们就走进其中一位——蔡新宇,听听他的故事。

    80后之窗记者念然(以下简称记者):您好,先给80后之窗的朋友们做个自我介绍吧!

    蔡新宇:大家好,我叫蔡新宇,是海峡教育网的站长,同时也在香港的中华新闻网担任时事评论员,也在一些不那么有名的报纸杂志做专栏编辑。我现在还是一个在校大学生,学的是新闻专业,是新浪校园记者联盟的成员。业余时间我喜欢写歌词玩游戏,看书写文章之类的算是职业需要吧。目前我还是一个大型网络音乐社团“半夏琴心”的副团长,做一些音乐方面的活。

    记者:呵呵,一般喜欢文学的都喜欢音乐,文体不分家嘛!前几天随着郭吉军加入雨林木风,有人说个人站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照此说的话,您为什么依然要坚持在个人站长的路上呢?

    蔡新宇:在我看来,个人站长的时代还没有结束。只要个人网站有思想或者有创意,同样能办得很好,最好的例子比如acfun。2010年这样的一个视频网站在新周刊被评选为年度最佳小众网站。它是一个大家昵称为“猴子”的网友创办,到现在这个网站每天的点击量都有几十万接近百万。普通人可能会想,看视频到土豆优酷上去看就好了,何必去acfun呢?acfun之所以能从一个小的个人网站发展至今,主要就是来源于网站自身的特点。acfun的视频是伴随着网友的评论同步播放的,其技术模仿的是日本动漫娱乐网站nico,在中国属于首例,当然我指的是acfun刚刚创办的时候。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你随便点开一个网站内的视频就能看出acfun与其他视频网站不同的地方。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要说明,只要有心,有好的点子,个人网站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除了海峡教育网,我还在和朋友着手创建另一个网站,目前计划已经定好正在实施当中。

    记者:我们会去看的,而且也期待新望站的出现。目前的收入来源是,够一个人还是两个人用?(您懂的,嘿嘿)

    蔡新宇:哈哈,海峡教育网毕竟刚刚起步,目前的收入主要还是继续投到网站的运营当中,避免在网站发展阶段断了资金链。

    记者:那就多吃一会儿炮面吧!许多人大喊独立,却靠着父母的钱独立,您应该是属于真正独立的那一部分吧?呵呵,评价下。

    蔡新宇:和上个问题一样,收入主要投入到网站的运营了,只有少部分留下来自己用,称不上完全独立。如果花着父母的钱,那还怎么算得上独立呢?我还不属于物质上独立的那份子。就比如有人大喊大学生谈恋爱不可耻,但还花着父母的钱给女朋友买这买那,你说可耻吗?

    记者:可耻,要是我就直接把女友带回家了,呵呵。您喜欢写作,也着实不错,为什么不赚写作的钱呢?至少比站长轻松吧?

    蔡新宇:严格来说,靠写作赚钱并不比做站长容易,就比如写网络小说,想要把小说写好有人看,不仅故事要吸引人,还要每天坚持坐在电脑前码几千个字,同时还要注意宣传自己的小说,否则写了没人知道岂不是白费功夫?做站长不见得网站的内容都要原创,更多是选取别人优秀的文章,再适当补充一点自己的内容,不见得比每天坚持写小说的人费脑子。当然,做站长要时常和其他网站站长还有平面媒体多联系,人际交往还有宣传推广对任何一个行业来说都很重要。我不擅长编写长篇的故事,写过的一些评论有发表,不过稿费不多。

    记者:是不是游戏玩多了,为什么文章的许多名字都是游戏名加个古诗名呢?

    蔡新宇:我似乎没什么以游戏名作为文章的标题。我给文章加的小标题一般都是有由头的。比如说“虚拟书评”这样的文章标题,是指我文章里评价的那本书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纯粹是自己虚构的。再比如“秘学笔记”,这来源于梁文道先生以前在报纸上开的一个专栏,内容主要都是以“我”作为文章的主体,讲述些看上去是事实其实很可能是虚构的情感经历。

    记者:难道是我记错了?呵呵。打算把网站的重点放在哪个部分,最终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蔡新宇:网站的重点一直都是提供教育方面的资讯,很多的是希望能提供一些大陆这边平时不那么容易了解的港澳台的教育资讯。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中国大陆的教育能够吸取其他地区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是很理想化的状态。当前的目标是保证网站的生存,避免入不敷出。

    记者:是啊,生存是最基本的。既然做的是教育网,那么就点评一下咱们国家的教育吧!想必有许多的建议要提吧?

    蔡新宇:我们国家的教育很多人绝对有问题,但在我看来不是制度本身有问题,更重要的在于教育观念本身。我最近在看一本书名叫《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里面就讲得很清楚。我们社会普遍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如普通院校,这样讲不能说是错的,但这样评价却不是公平科学的,因为这两种院校想要培养出来的对象是不一样的。但人们就喜欢给这两种院校的学生分出高低来。实际上在我看来,一个院校培养出医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是优秀的院校,有院校培养出有画画天赋的、会唱歌的但念书考试不那么灵光的学生也是出色院校。但我们的社会就是认为数学好语文好的学生就是比会画画会唱歌的学生聪明有前途,这才是我们的教育问题。

    德国之所以能在二战以后在经济方面快速崛起,就在于德国在教育上有个秘密武器—— “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分流,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强的学生读完9年制的完全中学后可以进入研究型大学学习,类似我们的大学本科;而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则就读5年制的主体中学再接受职业教育,然后直接进入劳动市场就业,则类似我们技校出来的学生;而介于两者的学生就如同我们的专科学生,读完6年中学升入专科高中再进入应用型大学。这三类学生在德国并不会有智力高低之分,但在我们的国家不是。虽然我们国家也曾说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人们心里却并没有这么想,即使是劳动市场也是如此。当然这些慢慢会改变。我们国家教育的问题,还是必须先从人们的教育观念抓起。

    记者:是啊,像德国的老师都是很神圣的,不像咱们的老师,不够低调……您觉得人才都是出自学校么?也就是支持考试论么?

    蔡新宇: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比如说怎样的人算是人才?农民种出蔬菜粮食算不算人才,换作一些城里人不见得就会种菜。在社会上不同岗位的人对社会的贡献不同,但都是极其重要的,只要在自己的领域作出贡献,都算是人才。从我个人观点来看,只要考试设置得不合理,对任何类型的学生都采取相同的标准,那么我是不认同考试论的。

    记者:我也是,我坚信自己的梦想会把我造就成一个人才。我听到有人说,现在读书只是为了以后不扫大街,您觉得这是不是有点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感觉?

    蔡新宇:大家其实对教育、对读书本身都有疑惑,一方面就业看学历不看能力很普遍,另一方面大家又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处。其实高考上本科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为了培养学术性人才,简单讲只是为了培养专家教授,而不是为了培养技术人才,就比如说毕业论文。论文这玩意其实也就只有专家教授才写,不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根本就不该碰这块,而更应该学学实践性的东西。我们国家一大堆学生通过高考拼命往学术方面挤,但出来后又不是为了做学术类的工作,自然会觉得学来的东西没用。大家既无法从学习中等到快乐和满足,也对自己学到的东西在社会上能不能发挥用处没有自信,自然会说出读书只是为了不做一些收入较低的活而已的话。这样的人谈不上可怜也说不是可恨,对于这类人我推荐他们去看一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这是我很欣赏的一部电影,里面提到很多教育方面的问题,值得他们去思考。

    记者:这话说出了我的心声!啥时候解决个人问题?

    蔡新宇:等我有能力撑起一个家的时候吧,说实话还不急,有谈过也闹过分过。我总想找一个能理解我想法的女孩,毕竟我还是一个期冀能谈一个就过一辈子的人。

    结语:好一个血气方刚80后!他对自己的生活没有疑惑,对自己的国家也没有疑惑——只是目前还没有能力解决而已。他说出了许多我无法用书面表达的东西,特别是说到第九个问题的时候,我真的有点热泪盈眶。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网友评论
       网友                               评论        评论时间
 昵称:
 内容:  留言内容不得超过200字
 请输入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此处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