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始人如何面对企业高速发展带来的挑战? i黑马讯 5月24日消息,经纬CHUANG大会暨经纬中国十周年庆典近期在河北怀来天漠成功举办,车好多CEO杨浩涌、VIPKID创始人米雯娟、KLOOK客路旅行CEO林照围、荔枝CEO赖奕龙以及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徐传陞就“速度领跑者的狂欢与冷静”为主题展开了对话。 在对话中,杨浩涌认为“快”是打造团队的好方法。“如果把团队逼出舒适区,逼着他去想、去做很多事情,很努力,对团队成长有很大帮助。”但企业的战略决策要慢慢做,在战术层面是一定要去压缩时间、去倒逼组织机构。 以下为对话精选,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 主持人36氪总裁冯大刚:大家如何看待企业的快速增长? 杨浩涌:我们的“快”就是人涨得挺快,从1000人涨到现在2万多人。创业10年,在我看来,“快”的背后有两个原因: 第一、快是打造团队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带团队的时候,我希望它总是处在非舒适的状态,这样对他们成长是最好的,可以逼着他们去想、去做很多事情,对团队成长有很大帮助。 第二、团队在快速前进的过程中,会暴露很多问题,就是所谓的夜行军或者急行军。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是在有意识地去压缩时间,追求一个比较快的速度。在战术层面我们一定是压缩、倒逼团队很快地、深度地去思考、做决策。但在确定战略的新方向时,我们做决策是慢的,需要花时间来思考的。 车好多CEO杨浩涌 主持人:我最近看到一个说法:解决增长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增长本身。 米雯娟:我简单讲一讲VIPKID是如何跑“快”的, 我觉得有两点:第一、“快”是以“慢”为前提的。 我做了近20年的少儿英语教育,同时团队里也有非常多爱孩子、懂教育的行业专家。我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去打磨产品。通过那一年半的时间,我们深刻地了解了用户价值,孩子的需求、老师的需求是什么、家长想要什么,所以才有了后来这几年的“快”。 2014年是非常焦虑的一年。当时是否投资VIPKID在经纬引起了很大的一个争议,被否了几次,最后是David和立雄推动了这个项目的进展。 第二、我们有“超级用户”,也有“超级员工”和“超级老师”。 学生如果前11节课或一个月内不满意,可以免费退全款。我们团队的人效大约是行业平均人效的10倍。我们也把团队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们有针对每一个员工的访谈,和每个人成长的路径。此外,老师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老师的成功才是我们团队的成功,因为好的供给决定给孩子们一个好的课堂体系。 这两个原因是VIPKID过去几年快速的发展的重要的因素。 林照围:客路旅行从2014年创立到现在,对我们来说,高速增长有两个核心点: 第一,无论是在投融资还是在业务上,我们都专注和不纠结。客路在全球有18个办公室,覆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城市,月活近2000万。在东南亚、港澳台、日韩,已经成为年轻人首选的旅游活动预订平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待每一个市场都是独立的,用什么样的力量把所有市场融合在一起?那就是我们对供应链的专注性:关注上游。有了这一点,我们在拓市场时候,不去纠结在当地发生的一些特别的事情,并向下推进; 第二,如何在供给和需求上面,产生滚雪球的协同效应。比如说在韩国的供应链,它能够服务大中华区的、日本的、东南亚的游客,也能服务韩国本地的用户。在这样滚雪球的情况下,我们能够进一步的快速拓展。 赖奕龙:荔枝在过去一年收入涨了10倍。我认为所有高速增长的东西都跟你的积累有关。我们做了很多积累,碰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它就爆发了。 在我看来,所有快的东西都跟你之前的积累有关系,如果没有积累的快,我觉得很难维持。 徐传陞:判断一个创始人或一个创业公司,我的经验是创业者在前面一两年,能够找到一个痛点或一个核心想解决的问题来破局。 米雯娟针对的是英语教育的普及化,怎么从线下转到线上;浩涌两年前肯定没有考虑自己会做二手车,直到看到这个痛点;赖奕龙抓住了做音频的机会。如果能找到一个自己真正相信,能在这个市场上提供解决方案的痛点,并能用尽全力去把这个问题解决,就产生了一个大的机会跟变化。 此外,我觉得一个很核心的能力是聚集人才,即如何能够像传教士一样,说服团队跟着自己的理想去推演。 主持人:David能不能点评一下创始人? 徐传陞:我觉得浩涌的决策特别麻利。在沟通时,他话不多,但在判断上非常到位,而且也非常坚决,这在创始人里比较少见。 米雯娟极其会沟通,我们投她的时候,她坚决地说这个事情能改变中国英语教学、数学教学。其实我们当时内部还是有争议的,可是就是觉得她信心太足了,感动了我们,让我们虽然有争议但还是义无反顾地投了。 林照围是我见过少数做资本、做投行出身的创业者,真正达到身体力行,非常了解用户痛点。 赖奕龙是我见过的“最老文青”,充满了理想。创业前两三年,他经历过很多痛苦,但他从来没有放弃,直到找到了自己的赛道,最后迎来爆发。 冯大刚:高速增长是所有企业希望的状态,但它潜藏着风险,甚至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因为速度一般的时候,企业碰到问题可以随时解决,但速度非常快的时候,仅仅是一个路边的石子,就能把车整个都弄翻。 这要求团队非常的冷静,一边保持非常高速,一边非常冷静,这很不容易。各位创始人如何面对这个挑战?David你觉得对这种高速发展的公司,有什么样的建议和需要警惕的东西? 杨浩涌:我在赶集的时候经历过高速增长,后来就遭遇过相应的风险。因此第二次可能会更小心一点。我总结了两点创业者可能比较容易会犯两个错误: 第一,盲目扩张与高速增长是两回事。很多人因为融资增长很快,账面上的钱比上一轮的钱可能多了好几倍,就总是能看到非常多的好机会,会做很多自己团队不应该去做的事情,这很危险。 第二,花钱一定要特别小心,钱是永远不够花的。我第一次创业做赶集的时候一度相当失控,内部采购、招人、很多开销开始变得比较放纵。仔细看财务报表,恶化得很厉害。虽然说销售额在增长、人员在迅速扩张,但是一个非常不健康的增长。 米雯娟:我们团队有好多人早上起床电话是听头一天的用户投诉的录音。我自己是6点半听。我们一直在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在发展很快速的时候,让我内心里面非常焦虑的两个问题。 问题一:对我们来讲,每一个孩子,每一堂课,他的课上得好不好,从老师、内容、技术上来说,是不是一个最完美的体验? 我们自己都当过学生,可能这堂课就决定了你喜不喜欢这个学科,决定了你自己是不是有自信心,决定了很多事情。当我们每个月有几百万节课时,这个焦虑感非常非常强。 问题二:当边界拓展的越来越远,比如除了中国小朋友,还有外国小朋友在用,以及现在有几万个美国老师了,但是我们的组织和团队,怎么样永远处于第一天? 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在业务上创新、怎么样在未来的产品上创新,以及我们怎么样满足越来越大的市场中越来越多样的需求。这两个问题让我一直非常焦虑,也是促使我们团队每天努力前行的动力。 VIPKID米文娟 林照围:其实我每一天都在焦虑的状态中,在速度快的时候,对公司而言,我们一直在两个点层面做了比较多的调整。 第一,招聘的速度,我们一直是赶不上业务成长的速度。这里面一直要求公司做组织架构的调整,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时候,让组织更有效率。我们的解决方式是把团队打散到很多小队,并且能够在一个很好的中心化架构上,把每个市场的当地运营权利下放,让他们更快的产生协同效应,并且通过中心化的整体性支持,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 第二点,如何平衡中心化和区域拓展上面的架构的焦虑。我们也一直在不断地思考,现在最新的状态是把团队分成两条实线、虚线,如何很好地让各个区域之间有一个有效沟通的渠道。 对客户来说,所有问题的根本性原因都是沟通的问题,就算你的原则、策略定好,但是它没有有效的沟通,并且通过有效的架构把它分散出去的话,还是无效的。我们在沟通上面做了非常的调整,我做梦都在想,如何进一步跟团队和部门之间进一步进行更好的沟通。 赖奕龙:中国的创业者大部分非常喜欢高速,大家恨不得今天创业,明天融10亿美金,后天上市。当然投资人也很希望投一个项目增长很快。我一直觉得长得很快的东西其中会有问题。 开摩托车怎么样最安全?我一开始觉得开得慢是安全的,其实不是,你开得慢的时候,你会被汽车别到路边,或在背后把你撞了。后来很多人跟我讲,开摩托车要主动避险,比汽车开得快,但我看到开得快也摔了,开得快也很危险。摩托车可以开到比法拉利还快,很多朋友很追求这种快感,但进医院的也很多。 怎么是最安全的呢?后来我去学习反思后发现跟着节奏总是最安全的,跟着车的节奏开是最安全的。做公司也是一样的,有很多开得快翻车的,也有很多开得慢被干掉,还是要有自己的节奏,有好的节奏是最好的,但是这一点也是最难的。 徐传陞:早期的创业公司,在巨大的海洋里面有无数大的鲨鱼。创业公司作为一条小鱼,必然是要追求速度的。你注定比大公司更有挑战,在速度里面怎么寻求平衡。如果做极限运动,或者骑摩托车,或者说跑步、滑雪,各种极限运动的时候,最好的其实就是稍微在失控的感觉。你的能力在不停接受训练,你的肌肉记忆能维持住,随时能够调整,我觉得这是最佳的状态。但创业公司是很难稳定的,所谓的安全慢速的发展。因为大公司的资源和人都比你多,他们本来就很稳健,资金也比你充足。这种情况下,你需要比他们更激进一点,维持稍微失控的状态,以更快的速度发展。 选好方向之后,怎么能够在速度与自己资金、储备上维持一个非常紧张,又能控制好的节奏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早中期的创始人碰到的最大的问题,多半就在这里,怎么发展得迅速又控制。 主持人:请问一下各位最焦虑的事情是什么?如何克服? 杨浩涌:我最焦虑的还是成长,包括自己和团队。如果公司的增长速度,高于创始人的成长速度,创始人早晚会把这个公司拉下来;如果公司增长相对慢,创始人会慢慢把公司拉上去。 公司在告诉成长过程当中,招进来很多人,新人跟现有团队的融合、如何帮助团队成员成长,创造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帮助他们交流、成长是我最焦虑的一点。 米雯娟:我觉得解决焦虑的方法很简单,关注我们的用户价值,即我们为谁创造的产品和服务。只要把眼睛紧紧盯在这件事上,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我怎么样把这些事情做好,自己以身作则地去做,可能比跟团队去宣传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更重要。 如果一天我们14个小时里面,有10个小时在干这件事情,那这个事情的重要性我觉得是不言而喻的。 林照围:创业这四年,在不同的时间节点我焦虑的事情不太一样,但基本上每时每刻都在焦虑。没钱的时候,我在焦虑怎么去找钱。但有钱以后,又被人逼在后面要求进一步要增长。对我而言,当焦虑变成一个常态时他就会变成一个动力。 赖奕龙:焦虑的事情非常多,对创业者来说,最焦虑的是方向不断地在变,不断有新机会出现,有人来颠覆你。我更多时候在焦虑外面的变化,一会儿是、一会儿是AI(),我们老是跟不上。 企业的发展方向是一个长期焦虑的事情,因此要不断地去学习。此外,团队的成长永远跟不上业务的成长。 徐传陞:我觉得创业本身就是创始人的高度,创始人需要持续突破自己。我不容易焦虑,也会去追求怎么往下做得更好,从70分变成90分。如果你甘于平凡,重复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才不焦虑。 主持人:各位有没有想过,等你们公司到十周年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杨浩涌:我很难想象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应该跟车相关,但是我觉得创业最大的乐趣就是你不知道十年之后是什么样子。 米雯娟:我们的目标一直没有变,未来十年,让全世界每个角落的千万小朋友,他们能够有云端的这样一个学校,连接最好的老师和内容,获得最好学习效果,实现个性化的学习,让教育更加普惠共享,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 林照围:从业务层面来说,未来十年还是想把整个公司变成全球最大的休闲消费的平台。根本性原因是我自己从小到大生活在各个地方,真的是吃百家饭,从港澳台到福建、到北美,到各个地方,客路旅行一直想拉近各个地方的距离,拉近整个区域之间的互动,大家都是全球居民村的一员。 在未来全球一体化的大潮下,如何能够促进各个地方的交流,一直是我非常感兴趣的地方。 赖奕龙:我们希望把我们事业推向全世界,我们是中国的,也是全球的。 主持人:经纬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徐传陞:我觉得继续保持我们过去十年这样。我跟张颖还有我们合伙人,感觉庆幸的就是每周跟非常优秀的创业者在交流、沟通,使我们自己思考边界继续扩大,你们的成就赋予了我们无数的动力。希望十年之后,我们继续保持这个初心,把创业者服务好,持续对世界保持好奇心,愿意去突破。我们在投很多公司的时候其实是有争议的,你们做的事情就是有与众不同的部分,而不是复制的事情,在这里也经常挑战我们的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