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种下的5万亩梭梭,在夏日骄阳下倔强挺立,为戈壁滩带来无限生机。59岁的王建刚正跟工人们挥汗如雨,抓紧铺设滴灌管道,为梭梭浇水。 黑红的脸庞,干起活儿来一个顶俩,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种了7年梭梭后,这个来自北京的农民企业家,皮肤已经跟戈壁滩上的沙砾一样粗糙。 2015年6月,王建刚第一次来到额济纳。茫茫戈壁寸草不生,他萌生了在这里种树的念头。当年9月,他就从北京带了一支70多人的队伍直奔额济纳,在东风镇承包了5.2万余亩戈壁荒滩,并成立额济纳旗浩林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了植绿事业。 戈壁滩上土质坚硬干涸,克服了平整土地、挖树坑的困难,浇水又成了头疼的事。传统水车无法满足大面积浇灌需求,王建刚为梭梭铺上了滴灌。可是春天埋下的管道,夏天还没过就被晒坏了。“市场上的管子都是废旧料生产,我干脆买来原料和机器,自己生产。”王建刚说。 解决了管道问题,老王又琢磨:发电机靠燃烧柴油发电抽水浇地,一天花费两三万元,而光伏发电节能环保,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能使用25年。没多久,光伏发电设备就出现在戈壁滩上。 一年又一年,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最初带来的70多位工人如今只剩下4位,不是挣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条件实在太艰苦。”王建刚说。 7年时间,31万亩梭梭染绿了戈壁滩,风沙小了,生态也好了。 梭梭成林后,王建刚开始试种肉苁蓉,发展林下经济。“肉苁蓉的种子市场上卖到1万元每斤,我们自己采种,不仅节约了资金,而且保留了额济纳旗肉苁蓉的优良品质。目前已累计采集种子700多公斤,产值达1400多万元。”王建刚说。2021年,他创立的额济纳旗浩林中药材种植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如今,王建刚又琢磨着建肉苁蓉深加工工厂。他说:“虽然我的钱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这片戈壁荒漠,但创造的绿色财富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霍晓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