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信息港,打造内蒙古新闻资讯第一网!

设为首页 广告联系

内蒙古信息港_内蒙古新闻门户网

热门关键词: 
热门TAG标签:[db:TAG标签]

藏粮于地如何承载粮食安全——沃野金秋看北疆粮仓①

来源:互联网 作者:内蒙古信息港 发布时间:2023-12-08

  金秋九月,内蒙古广袤田野上,处处涌动着生机和希望。

  呼伦贝尔的大豆、兴安盟的水稻、通辽的玉米、赤峰的谷子、乌兰察布的马铃薯……一幅幅“丰”景画在北疆沃野铺展开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近年来,内蒙古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

  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内蒙古作为“粮仓”,藏粮于地如何承载粮食安全?在对耕地的保护和建设上有什么探索和创新?奔赴秋收一线,观察全区各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的实践探索。

  守“红线”,稳产底气足

  在包头市东河区沙尔沁镇土合气村的田间地头“打卡”,是耕地保护网格员杨利利每周必做的一件事儿。

  “这不,我要开始巡田了。咱村有5位网格员,每周例行检查村里有没有占用耕地盖房、种树等破坏耕地的行为。”杨利利说。

  2022年6月,包头市印发《关于建立包头市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旗县区、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三级网格化管理制度,构建权责明晰、保障有力、监管到位、运行高效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通过三级网格,织密耕地保护的封锁线,切实压紧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守好每一寸耕地。

  “‘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上线后,打通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耕地保护网格化管理信息通道,形成了‘早发现、早制止’的耕地保护格局。”包头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说。在包头市,各级网格责任人通过手机APP进行日常巡田、违法线索带位置上报、线上流转处理以及快速执法。

  田,产的是民生口粮,载的是“国之大者”。以科技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是内蒙古精心守护沃土良田的创新举措,也是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的切实行动。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强化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3386万亩,较国家原下达目标增加4086万亩,确保了永久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

  ——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耕地行为,“零容忍”查处新增违法占用耕地问题。为了保护好耕地,出台《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建立和完善耕地保护监督体系。

  ——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健全补充耕地台账,严格新增耕地核定,实现补充耕地立项、实施、验收、管护、新增耕地核定、指标交易全程监管,做到“占用清楚,审核严格,补充真实”,确保了补充耕地数量、质量双到位。

  寸土寸金关乎国计,一垄一亩承载民生。内蒙古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已成为国家耕地保有量任务过亿亩的5个省区之一,也是全国13个粮食重点生产省区和8个粮食规模外调省区之一,每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00亿斤以上。

  护“沃野”,增收有保障

  端牢“中国饭碗”,肥沃的黑土地功不可没。

  金秋时节,在呼伦贝尔农垦哈达图农牧场公司麦田里,一台红色自走式割晒机来回穿梭。割晒后的麦穗朝上,被整齐摊铺在高低一致的留茬上,经通风晾晒后降低水分含量,从而提高粮食品质。

  秸秆除了按照要求收获留茬和商品化拍卖外,剩余的还将被粉碎抛撒变成黑土地的“营养餐”。这也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步骤。

  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以免耕和秸秆还田为重点,结合耕作方式、技术措施等将秸秆科学还田。同时,不断探索将免耕播种技术同深松整地、秸秆抛撒、生物有机肥施用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完整成熟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既实现了黑土地可持续利用,又保证了粮食稳产增产。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黑土地被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