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牧业是固国富民的战略产业。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和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内蒙古深入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持续建设好国家“粮仓”“肉库”“奶罐”,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锚定目标,久久为功。内蒙古将紧扣“地、水、种”和“粮、肉、奶”六个重点,全力推动粮食单产再提高、牲畜养殖再增效,不断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向现代化农牧业大步迈进。 从独特资源到生产要素再到发展优势,内蒙古种好“塞外粮”、舞活“产业链”、?擦亮“蒙”字标,努力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得量大质优。 种好“塞外粮”丰盛“中国碗” 一年好景在春耕。当前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内蒙古先后召开春播第一耧暨推进粮食生产工作现场会、全区土地平整大会战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现场会,对全区春耕备耕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强力推进粮食生产工作落实。 自治区农牧厅党组书记、厅长郭占江说:“往‘中国碗’里多装粮、装好粮,是内蒙古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我们将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我区‘三农三牧’工作的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来抓,聚焦‘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精准发力,为‘中国人的饭碗主装中国粮’作出更大内蒙古贡献。今年以来,我们早谋划、早动手,已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下达到12个盟市,提前下达各项惠农补贴,构建‘辅之以利、辅之以义’的保障机制,确保全区粮播面积稳定在1.03亿亩以上。我们坚持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个配套’,统筹整合资金1.9亿元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建设一批优质高效增粮万亩片、千亩方、百亩田;加快推进39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打造国家整区域推进典型;研究出台促进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政策措施,大力推广托管、半托管社会化服务,全面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力争今年全区粮食产量继续高位增产,全面展现内蒙古的新担当、新作为。” 巴彦淖尔市地处农作物种植黄金带,有1357万亩耕地,河套灌区是我国特大型灌区之一,素有“塞外粮仓”的美誉。 巴彦淖尔市委书记贺伟华说:“我们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建设农牧业强市的首要任务和优先目标,扩良田、育良种、强良技、施良策,努力让‘中国碗’里盛放更多河套粮、河套肉、河套菜。一是扩良田保面积,坚持良田粮用大原则,大开大合、大破大立整灌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二是育良种增产量,充分发挥国家农高区科技引领作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着力加大本土粮种、畜种、草种等研发力度。三是强良技提效益,大力推行麦后复种、间作套种、轮作倒茬、看禾选种、测土配方施肥等种植模式和先进适用技术,有效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比较效益。四是施良策促增收,配套落实奶业振兴、生猪繁育、菜篮子建设等国家、自治区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制定出台优质小麦十条意见和小麦种植、麦后复种燕麦草等补贴政策,不断增加小麦播种面积。” 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沙咏梅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这一提法是对新时代统筹发展和安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保障粮食安全提出的更高要求。在新征程上,内蒙古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千方百计保面积、提单产,奋力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在种好‘塞外粮’、丰盛‘中国碗’上彰显内蒙古力量。” 舞活“产业链” “延”出附加值 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 突出特色、做长长板,我区以链式思维抓产业,做大做强奶业产业链,“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链条发力;做大做强肉牛、肉羊产业链,提高资源整合度和发展集中度,推进种养加销全链条发展;做大做强林草产业链,一手抓“为养而种”、一手抓“生态惠牧”,大力发展生态草业……从蓝图到实践,农牧业产业链日渐成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