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信息港,打造内蒙古新闻资讯第一网!

设为首页 广告联系

内蒙古信息港_内蒙古新闻门户网

热门关键词: 
热门TAG标签:

小小干豆腐带富一方人——突泉县六户镇手工干豆腐厂打造特色产品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07

  清晨6点,家住突泉县六户镇先锋村葛家屯的王海波准时将自家生产的干豆腐送到发往县里的客车上,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印有“六户镇葛家屯”字样的干豆腐就送达到突泉县内的大小超市。

  中国人最早发现了可以将黄豆磨成豆浆、再经过石膏的点化可以转化为固态,克服了直接吃黄豆带来的胀气、难以消化等问题,自此,豆制品经过不断变身陆续登上了餐桌,并成为必不可少的菜肴。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人们在偶然间发现,将豆浆点化为豆腐脑之后,再经过长时间的按压,可将其化为一种薄如纸、色泽微黄的吃食,这就是干豆腐。

  突泉县六户镇先锋村葛家屯的王海波便是将干豆腐的做法演绎到极致的代表,他家的干豆腐以“干、薄、细”著称,“干”是指豆腐压得实、干爽;“薄”是指每张豆腐厚薄如纸,太阳底下能透亮儿;“细”是指豆腐里不含豆渣,口感柔和。可炒可炖,久煮不变形不变色。

  30年前,王海波随父母搬到了吉林省四平市,父亲看到岳父做干豆腐养家,便也决定学习这门手艺,学成之后,便带着全家回到了六户镇,开始做起了干豆腐生意。小时候,王海波是在豆腐坊里长大的,成家之后,王海波去外地打过工、种过地、搞过养殖,几经辗转,最后让他踏实下来,安心专注的,还是做干豆腐。

  每天凌晨1点,王海波准时起床,查看浸泡过的黄豆,经过一晚上的浸泡过后,黄豆已经膨胀到最大限度,用手按压之后,他满意地将泡好的豆子倒入磨中,将第一遍打磨出的豆浆缓缓加入铁锅中,磨出的豆渣经过第二遍研磨,再分次,边熬煮边加入铁锅中,木火烧旺开始熬煮,几经沸腾,再转文火慢慢熬煮,前后要经过半个小时的熬煮,豆浆才能充分发挥出它原本的味道。再将煮好的豆浆盛出进行过滤,过滤好的豆浆静置几分钟,待温度降下后,便开始点脑,备好的卤水加入到豆浆中,豆浆遇到它的“克星”卤水后,便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这其中需要掌握好时间、用量,多几分则太硬,少几分则会无法生成豆腐脑,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王海波已然能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经过他的轻松点化,光滑剔透的豆腐脑就形成了。将豆腐脑捣碎后,便到了最关键的一步,泼浆,在准备好的磨具中铺好豆腐包,舀上一瓢浆水,快速均匀的泼到豆腐包上,再铺上一层豆腐包继续泼浆,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两大模子层层装满,泼浆才完成,泼浆要求的是速度和均匀,如果没有个三五年的功夫,泼出来的干豆腐就会薄厚不均,影响了口感。泼浆后,要按压,用自制的工具,固定在模具上,经过半个小时的按压,一张张薄如纸张,劲道柔韧的干豆腐就完成了。这时候,王海波的妻子会取出豆腐包一层层的将干豆腐揭下来,最后再经过打刀、打卷、打包,便成就了地地道道的六户干豆腐。

  如今,王海波已到不惑之年,做干豆腐的技艺也日渐成熟,有人建议他多请几个工人,进行流水线生产,可他坚持认为,只有最传统的手法做出来的干豆腐才最地道。除此之外,对于王海波来说,最注重的就是食品安全,源头上把控、加工时注重,才有了如今驰名盟内外的品牌干豆腐。“吃到百姓嘴中的,一定要是最干净卫生的才行。”王海波说。正是有像王海波这样勤劳的六户人,依托本地资源生产出了自己的特色产品——六户干豆腐,才让六户干豆腐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产品。

  2018年,王海波成立了六户镇手工干豆腐厂,平均每天生产干豆腐1500多斤,一年的营业额达到400多万元,为乡邻提供10余个工作岗位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约20户村民加入豆腐生产加工行业,每年带动乡邻增收100余万元。

  现在,六户干豆腐已正式注册商标,并先后获得“全国服务质量优秀模范企业”“内蒙古产品干豆腐厂质量及售后服务双优标杆企业”“2021年度优质品牌·豆制品(行业)十佳创”等20多项荣誉。王海波说,接下来,他将带领乡亲们继续扩大干豆腐厂的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的村民增加收入,同时,也让更多的人可以品尝到六户干豆腐。(张禹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