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搬迁安置小区——醴泉小区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扶贫之要。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对农村贫困群众来说,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举措。 为了增加贫困群众的家庭收入,近年来,突泉县按照“抓产业促就业、抓创业带就业、抓实业增就业”的整体思路,坚持实施就业创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全县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同时,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就业扶贫行动日”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有意向务工的贫困群众免费提供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截至目前,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69人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1人次,进京务工13人次。 多元就业,开通就业岗位渠道 “500克面粉、3克盐、5克酵母……”在面点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开始忙碌起来。日前,走进突泉县水泉镇胜泉村村部,映入笔者眼帘的是一片繁忙景象。 衣食住行,人们现在所追求的不再局限于“吃得饱、穿得暖”,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如何吃得好,吃得有营养。为了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脱贫技能,增强“造血”功能,突泉县开展了送技能下乡活动。这也是近年来突泉县在就业扶贫中“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脱贫户杜井春说:“村里组织面点培训班好多人都报名了,我也跟着报了名,考试合格后还有资格证书呢。”正在对眼前的面点做着刺猬造型的学员杨丽艳也开心地说:“面点培训太好了,以后我出去打工都有底气了。” 对于贫困群众来说,一人就业往往能带来全家脱贫,培训创新型技能人才大大增加了贫困群众的就业几率。 两年的时间里,突泉县累计培训11200余人次,安置就业495人次。年初至今,共举办40余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2827个,同时开通“突泉就业”公众号,帮助更多贫困劳动力创业增收。据统计,突泉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708人,除无劳动能力的722人外,已全部实现就业。 精准对接,贫困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 对于易地搬迁群众来说,只有乐业才能真正安居。近日,在突泉县安达牧业有限公司的屠宰车间里,曾住六户镇永祥村的王艳春正在分解肉鸡:“每个月工资能达到3000多元,日子越来越好了。” 2019年末,王艳春带着婆婆和儿子搬到了突泉县易地搬迁安置小区——醴泉小区,一家3口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同年4月,她成功应聘上醴泉小区的公益岗位,同时还有安达牧业有限公司的复工招聘。如今,王艳春实现了就近务工,白天在突泉县安达牧业有限公司上班,晚上利用下班时间兼职小区5号楼的楼栋长和5号楼3单元的单元长。 从一个没有工作的普通妇女,到小区的单元楼栋长,王艳春如今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疫情期间,针对贫困劳动力“不能出、不敢出、不便出”的情况,突泉县积极建立中小企业联系制度,动态掌握县内6家扶贫类载体企业用工需求,并通过合同制招工、季节性招工等多种方式吸纳县内贫困劳动力就业。截至目前,突泉县聘用易地搬迁社区楼栋长和单元长56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37人。 京蒙扶贫协作,搭建就业供需平台 老一辈人用来打扫的扫帚如今被能工巧匠们做成了手工艺品进行售卖。曲美丽是突泉县水泉镇联合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她利用农闲时间,依托步阳草编发展自身技术,实现了农闲人不闲。 “我第一次参加培训学习草编这项技能是在2018年,学起来很简单,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去做,2019年我靠这项技术就挣了4000余元,听说今年还有培训会,我赶紧报名参加,想提高技能多挣点钱。”面对未来,曲美丽充满期待。 2018年,北京房山区携手突泉县水泉镇步阳清洁用具有限公司建立了京蒙扶贫车间,两年间,共培训技能型贫困群众3000余人次,安置就业300余人次。 同时,突泉县还利用京蒙扶贫协作资金申报稳岗就业补贴项目,开展吸纳贫困人口就业补贴、贫困人口培训、京蒙劳务协作招聘会工作,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提高就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能力,搭建供需平台,拓宽就业渠道,达到提技能、稳就业、助增收的效果。 精准就业服务,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 干净整洁的乡村小路,映射着村民的淳朴之风。突泉县坚持精准扶贫和农村卫生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在聘请村级保洁员时,优先聘请建档立卡贫困户,既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又让村上的卫生环境得到了改善,实现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双赢。据统计,突泉县共聘用京蒙扶贫协作公益性岗位保洁员1103人次。 为了让“输血式”扶贫变“造血式”扶贫,近年来,突泉县开展“打工直通车”项目,提供全国小时工、出国劳务等服务信息,有外出意愿的农民工及贫困群众可通过“打工直通车”设备查看企业信息、岗位信息及招工待遇,采取系统线上报名,后台“一对一”服务模式,并在社区、村屯建立就业服务站64个,配备“打工直通车”智能终端设备65台,通过“一键式”服务,真正解决群众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程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