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信息港 日期:2016-07-01
原标题: “天路”架起雪域金桥——写在青藏铁路通车十周年之际
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青藏铁路北起青海省西宁市,南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自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以来,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在西部路网中的纽带作用日益凸显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2006年红遍大江南北的一曲《天路》,不仅热情讴歌了青藏铁路带给藏家儿女的崭新生活,而且也极大增进了各族人民“同饮一江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回首十年前,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一举打破了制约青藏高原发展的交通“瓶颈”,开辟了西藏现代化铁路交通的新纪元;同时也如金桥般连通了同处雪域高原的青藏两省区,给西藏实施的“特色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开放带动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青海大力实施的“一轴一带四区”发展战略带来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十年来,依托青藏铁路廉价、快速、安全、舒适、便捷的运输条件和保证,提高了出青、出藏商品的价格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绿色农牧业、特色藏药业、民族手工业等特色产业的发展,特色产品不断进入全国和世界市场,走近千家万户。
十年来,青藏铁路大大缩短了雪域高原与内地的距离,对加快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旅游升级版、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建设大美青海和美丽西藏、增进民族团结和巩固边防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数据显示,自青藏铁路通车后的2006年至2015年,青海省GDP由641亿元增长到2417亿元,西藏自治区GDP由342亿元增长到1026.39亿元,年均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尤其是2015年,西藏自治区GDP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1%,增速位居全国第一,是青藏铁路通车前的4倍。
事实雄辩地证明,青藏铁路建成运营十年来,凸显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个伟大成就,见证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对青藏两省区各族人民的亲切关怀。
承担青藏铁路建设与管理运维的青藏铁路公司,以国家加快中西部铁路建设为契机,科学有序地推进铁路建设,截至目前,公司所属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035公里。2011年,公司开通运营青藏铁路西格二线电气化铁路,新增电气化铁路944公里,使管内近50%的线路实现了由单线内燃向双线电气化、由普速常规向提速重载的转变,特别是兰新高铁的开通运营,引领青藏高原迈入高铁新时代。
2014年,兰新高铁、西宁火车站改造工程和新关角隧道开通运营,打通了青藏高原运输新通道。随着西宁至成都铁路即将开工建设,格库铁路、敦格铁路等重点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促使青海铁路交通一改以往“尽头、低速、内燃牵引”的单一局面,逐步成为“东接成都、南连西藏、西达新疆、北上敦煌”的西部铁路枢纽之一。敦格铁路建成后,将与兰新铁路、青藏铁路串联成一条钢铁巨龙,构成青藏高原首条“环形铁路”。
今年3月份,青藏铁路格拉段扩能改造工程建设正式启动。“十三五”期间,随着拉林铁路工程建设加快,川藏铁路和滇藏铁路设计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日喀则至吉隆口岸铁路、日喀则至亚东铁路已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方案。届时,西藏铁路网将逐步完善,形成以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拉林铁路三条铁路构成的“Y”形主骨架,多条铁路辐射周边的铁路网,将为西藏带来全新的运输格局。
随着西部铁路建设步伐加快,以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策支持,青藏两省区将进入新一轮的铁路建设高潮,展望未来,青藏高原将逐步迈入“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交通新时代。
穿行在“高原净土”上的千里“绿色长廊”
——青藏铁路十年安全运营,为在高原铁路运营管理实施创新创造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同时也为重大工程建设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树起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青藏铁路建设时期,广大建设者用心血和汗水筑就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新的丰碑。
十年后的今天,青藏铁路已安全运行3000余天,取得了安全持续稳定、运输通畅无阻、服务优质高效、环保全面达标的优异成绩。
截至2016年5月31日,青藏铁路公司累计运送旅客1.15亿人,运送货物4.48亿吨。客、货运送量由2006年的648.2万人、2491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2338.4万人、4404.9万吨,年增长率分别为15.3%、6.6%。其中累计运送进出藏旅客1800.6万人、进出藏货物3192.7万吨。
从绿树成荫的戈壁绿洲,到生机盎然的藏北草原;从游人如织的青海湖,到牛羊成群的当雄湿地;从可可西里藏羚羊的自由迁徙,到错那湖边野鸭和水鸟的嬉戏……当你乘坐进出藏火车时,便会被青藏铁路沿线呈现出的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所打动。
青藏铁路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地处世界“第三极”,生态环境敏感而脆弱。对此,青藏铁路从设计、施工建设到运营维护,始终秉持“环保先行”理念,如为保障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铁路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专用通道;为保护湿地,在高寒地带建成世界上首个人造湿地;为保护沿线景观,实现地面和列车的“污物零排放”;为改善沿线生态环境,打造出一条千里“绿色长廊”。这些独具特色的环保设计和建设运营理念,也使青藏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环保铁路”。
建设野生动物通道,在我国铁路建设史上尚属首次。据了解,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沿线分布有藏羚羊、藏野驴等多种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其中线路两侧活动比较频繁的珍稀野生动物约有14个种类。研究人员对青藏铁路沿线野生动物通道及周边野生动物迁徙活动所做的长期系统监测和调查显示,青藏铁路运营十年来,野生动物通道的使用率已经从2004年的56.6%逐步上升到了2011年以后的100%;同时,野生动物通过通道的集群规模和停留时间也在不断减少。
青藏铁路沿线荒漠化土地类型多、分布广,是我国唯一分布有全球四种荒漠化类型(风蚀、水蚀、冻融、盐渍化)的区域。铁路建设和运营中,不仅首次成功在海拔约4700米的古露湿地进行了植被恢复与再造试验,开创了高寒草甸人造湿地的世界先河,而且通过全面实施“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的沙害治理和“绿色天路”工程,铁路沿线绿化长度目前已达805公里,绿化面积775万平方米,占总里程的41%。
国家环保总局在对青藏铁路多次检查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青藏铁路开通至今,沿线冻土、植被、湿地、自然景观、江河水质等都得到了有效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在长达十年的运维管理中,青藏铁路公司一方面运用高新技术构建安全之路,管内干线全部使用分散自律式CTC调度集中系统,支线采用TDCS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实现了运输调度指挥和管理的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
另一方面,青藏铁路格拉段装设了“视频监控系统”,重点风区还装有俗称“顺风耳”的“大风监测预警系统”,在重点地段设置了52处大风监测点,玉珠峰至当雄间的32个车站安装有184套道岔融雪设备,保证降雪时段车站道岔能顺利转动,该系统也是首次在国内铁路线上正式使用。
青藏铁路还建立了行车、安全综合信息视频监控系统,包括供电远动控制装置,可集中处理各种运营管理信息,使行车设备状态一目了然,尽在掌握。基于这些先进技术装备,格拉段的45个车站中有38个实现了无人值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作业人员。
针对长达550多公里的冻土区段,青藏铁路公司结合多年冻土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制度,在重点区域建立了76个路基长期监测系统断面,委托科研单位建立了多年冻土长期监测系统,加强冻土区段日常检查和养护,采取片石保温隔热、辅助热棒降低地温等措施,确保了多年冻土路基始终在可控状态,冻土区段列车时速可达100公里/时。
特殊的地理环境对青藏铁路运输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青藏铁路公司全面探索设备养护维修工作,积极推进新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开展了高原冻土养护、沙害治理、环境保护、设备维护等方面科研课题108项,形成了38万字的《通信篇》、40万字的《信号篇》等一批科研成果,部分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世界高原铁路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随着“五彩哈达”、 “昆仑驿站”以及“天路快车”、“青藏货物快运”等客货运服务品牌的日益深入人心,青藏铁路公司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延伸服务触角,赢得了国内外旅客和沿线企业的广泛赞誉与好评。2015年,青藏铁路公司荣获国家5A级物流企业资质,成为青藏两省区首家取得5A级物流企业资质的央企。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