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商贸公司被劳动者起诉,索要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7万余元。输了官司之后,公司始终没履行判决义务,公司法人代表的下落以及可供执行的财产也找不到,案件执行陷入僵局。前不久,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却“自投罗网”,主动找到法院要求支付欠款。 接到商贸公司法人代表主动要求还钱的电话时,西城法院执行法官黄建平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2015年这起劳动争议纠纷审理时,这家公司就没露过面。法院判决生效了,也不给钱。由于一直找不到该公司法人代表下落及财产线索,2016年,西城法院将该公司列为失信被执行人,然而效果依然没有显现。 去年年底,西城法院与西城工商分局建立了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机制,第一批334条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进入共享平台后,通过360搜索引擎和平台外网向社会公示。同时,对其实施任职资格、对外投资、变更等7项工商登记业务限制,使失信企业在西城区寸步难行。 这家公司也进了“黑名单”。在该公司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业务时,工商执法人员从西城区企业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发现该公司是失信被执行人,拒绝为其办理相关手续。为了能从“黑名单”里脱身,该公司法人代表主动到法院交钱。 据西城法院统计,这项惩戒机制建立后仅半年时间,就有29户失信企业主动与西城法院联系,积极想办法解决案件,有效破解了此类案件“找人难”的困局;16起案件被执行人在联动机制作用下全额履行了给付义务,涉及金额累计1041.57万元;另有1起案件被执行人在受到联合惩戒后积极与申请人协商分期履行方案,现已主动履行完毕86%的案款。 为进一步发挥联合惩戒的作用,西城法院近期又与西城工商分局正式签署了《推进信息共享与协同联动合作框架协议》,以共享平台为载体,加强失信被执行人、被执行人信息归集共享,明确约束限制措施,并有效运用共享平台联合约束功能模块开展联合惩戒,督促其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合力破解“执行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