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信息港 日期:2012-12-03
花丝镶嵌是一项中国传统工艺品制作技艺,起于春秋盛于明清。马福良先生是现今从事花丝镶嵌事业中为数不多的一位工艺美术大师。他从17岁开始跟父亲学艺,至今已经在花丝镶嵌的艺术道路上奋斗了将近四十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有幸采访到了马福良先生。
38年的辛苦耕耘路
马福良先生跟花丝镶嵌艺术的结缘可以说是受到了其父马作文先生的直接影响。马作文先生是中国著名的花丝镶嵌大师,精通花丝镶嵌技艺。马福良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对这项独特的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一些简单制作技艺。花丝镶嵌作为“燕京八绝”之首与其复杂的工艺流程是有很大关系的。简单点的器物需要几十道工序,复杂的可能要上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从初学到熟练掌握短则数月,长的话可能要好几年时间。光其中的錾刻,要想熟练掌握,没两三年是拿不出手的。一个人要想熟练掌握全部工序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普通人很难坚持这么久,更何况这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还有悟性。马福良先生说,现在从事花丝镶嵌的人越来越少了,年轻一辈的人很多都吃不了这个苦。并且由于社会普及率比较低,知道的人很少,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愿意学的。
“学这个最重要的是兴趣,个人兴趣爱好在这方面,你才有动力的支撑,让你能坚持住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马福良先生说。的确,迄今为止,马福良先生都在这个条道路上走了38年了。其中的艰难坎坷无须赘述,好在现在也有了一定的起色,不会像开始那么难了。
多元素的融合
据马福良先生介绍,传统的花丝镶嵌工艺并不像现在人们看到的这么复杂。早起的花丝镶嵌工艺细分类并不是很多,简单点就是花丝和镶嵌的结合。把金属拉成细丝然后嵌以珠宝玉石。其艺术特性主要集中在宫廷艺术。产品大都供皇家宫廷所用。
经过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发展,现在的花丝镶嵌全行业共分了实作、镶嵌、錾作、攒作、烧蓝、点翠、包金、镀作、拔丝、串珠等11个专业。多年来,马福良对花丝镶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美学与阿拉伯文化的元素。其部分作品有着鲜明的波斯文明烙印。这在我国的花丝镶嵌艺术上可谓独树一帜。外国文化元素的加入仅仅只是一个方面,马福良先生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素材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花丝镶嵌的艺术取材要来源于生活,艺术品不能只站在一个绝对高度,贴近生活的作品才能让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要继承也要创新
与所有行业一样,花丝镶嵌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不能仅仅靠继承前人的优秀工艺。创新是永远的主题。
马福良作品《银水牛角刀》
马福良先生相当一部分作品中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主要是因为他创造性的把蒙藏工艺与卡克图工艺融入了传统的花丝镶嵌中。蒙藏工艺的融入当然是得益于其父马作文先生。马作文先生是蒙藏石镶大师,其对马福良的影响不言而喻。马福良的作品《银水牛角刀》在2008年工艺品博览会上被评为金奖就是蒙藏工艺融入花丝镶嵌取得成功的代表。不得不说的另一项创新就是卡克图工艺了。卡克图工艺实际上是俄罗斯的工艺,说创新是因为马福良先生把国外的工艺借鉴性的与中国花丝镶嵌艺术结合在一起,使得作品看上去新颖独特,别具一格。这种恰克图风格的作品不仅被中国人所接受同时也广受外国友人的赞赏。其代表作《花丝孔雀蜡台》就被国际友人当作礼品送给过西方某国的元首。
马福良作品《花丝孔雀蜡台》
据马福良先生称,花丝镶嵌已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并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基地。有了政府的支持对这门艺术的发展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儿。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如今能掌握这门技术的匠人越来越少了。自己以后将通过其他途径努力培养年轻一代的人才,让这门古老的艺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