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信息港 日期:2012-02-05
三大组红色展台上摆满两千种各年代的老物件,市民们围拢在周围,一边听导览员讲解,一边跟身边人感慨过去的生活。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2012年春节、元宵节文化庙会首次举办老物件展示和互换活动,受到市民们的欢迎。
近两天呼和浩特市室外温度接近零下10摄氏度,大召广场上却游人如织,龙型灯箱、红灯笼、锣鼓声营造出浓郁的喜庆气氛。
70岁的石建昆专程赶来看老物件展示,他四岁的时候住在附近的长和廊巷,“小时候家里就用这个捻麻绳,将麻吊在房梁上,捻好之后卖到麻绳社。看到这些老物件就会想到自己小时候,想起长辈们。”老人家指着捻麻绳的工具动情地说。
据了解,本次展览有工具、票证、服饰、民俗四大类展品,按照时间顺序和物品用途分为三个展区。这些老物件不仅生动记录了社会历史的全貌,也承载了几代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这个咱们家还有呢,这些苦日子我们都经历过。”年近六旬的段继军边看边给身旁的外孙介绍。她告诉记者,“外孙家在北京,趁着春节回来带他来看看老物件,就是想让他也了解内蒙古的民俗特点和历史,感受到现在生活的美好。”
据文化庙会组委会老物件组组长史慧强介绍,展区平均每天游客量近十万人。本次活动还为老物件收藏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市民可以用自己收藏的老物件到现场换文化局提供的皮画,在双方达成一致的情况下,还可以直接同展品进行交换。老物件互换活动今后将以公益形式常态化开展。
票证收藏家谢志伟将自己20个展柜,共计120种票证拿来展示,并且自愿义务讲解。“这是出于对收藏的热爱,希望更多人见证这段历史。”他向记者介绍,“相较于票证实物,我更想传递的是过去人勇往直前的精神。”
史慧强说:“希望通过老物件展示和互换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人的过去,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网友 | 评论 | 评论时间 | ||||
|